![]() |
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![]() |
此網頁不設宗教信仰限制,十分歡迎任何宗教和種族人士認識和關注互累症, |
也藉著網頁內容協助受思想、情緒和行為困擾的人士重拾精神健康,自我肯定, |
毋須取悅他人,讓別人決定自己生命的方向。 |
![]() |
誠摰希望能為您們帶來新的體驗和希望,並敬請不要帶有譏諷與懷疑的態度來瞭解互累症。 |
互累症的定義是對人、物、地方、行為和經驗難於改變的習慣。 |
它是一種受損害的症狀而非一種疾病 。 |
當太過沉溺於以一個具壓倒性的關係,便把大部份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以上的事情上而忽略傾聽 |
自己的生理需求及珍惜眼前的東西。 |
當維持太久而不作出改變,可轉變成為一種病態,依賴在痛苦、否認和 麻醉的循環裡,難以自拔。 |
它是與思維、感受和行為的一種沒建設性、不滿和有危害性的關係(重覆、 漸進而引致失調)。 |
例:歌迷為了跟隨歌星到各地循迥演出,母親負責跟隨女兒而父親負責不停 變賣產業, |
隱瞞事實,到處籌錢來滿足女兒和妻子的迷思、迷情和迷途而到最後債臺高築投海自盡。 |
〝Codependence〞互累症歷史名稱背景初現於美國七十年代,治療酒精依賴症, |
發現家屬俱失去自己, 腦海全是被家人沉溺行為操控,幻想可用愛感化對方改變、忘我而失平衡。 |
在東南亞日本稱之為 「共依存」而台灣則稱之為「拖累症」,又稱「互賴症」。 |
互累症的一些型態:拯救者、烈士、受害者、 否認型、自卑型、遷就型及操控型。 |
互累症患者是來自一個失效的家庭。 |
它的性格特徵是把人生的焦點外放,失去自已、與別人的界線模糊, 常有糾纆不淸的情況、 |
情感上失調和與自己、別人及上天的關係有阻隔,時常怨天尤人,不能達到真正 和諧的關係。 |
研究證明長期抑壓自己的感受,除了抑鬰、失眠、自我傷害、性失調和強迫行為外,哮喘、偏頭痛、 |
關節炎以至於失聰是健康失調惡性循環普遍的現象,會使人降低抵抗力、輕昜受感染和患上癌症。 |
達致改變的方法:專心蓍眼現在、先對自身情況覺醒、靜觀、探討內心失落的童年、 |
參加教育小組和 學習控制自己可改孌的東西。 |
![]() |
1. 有困難說"不" |
2. 把別人的想法、感受和需求都放在第一位 |
3. 感覺自己付出多於別人。 |
4. 當照顧和愛護別人不被欣賞而氣憤。 |
5. 覺得需要去控制和指示別人應該怎樣做。(要求別人按自己標準做事) |
6. 被別人拒絕時,難於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。 |
7. 感覺為別人而活才是正常。恐懼被拋棄。 |
8. 雖沒有蹟象關係出現任何題也感覺很不安全。 |
9. 對言語、性騷擾和身體虐待視為正常。 |
10. 在不知不覺中有慣性的自毀行為。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